【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春暖花開,許多民眾都會選擇去郊外踏青、爬山運動,放鬆身心。
不少野生植物、花朵雖漂亮、看似可供食用,不過可別急著動手。
日前就曾有民眾食用「芋頭糕」後出現口腔刺麻、噁心、嘔吐、腹痛、
吞嚥困難等症狀,後來才發現是餐廳誤用姑婆芋做成芋頭糕所致。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有毒植物不只姑婆芋,曾出版《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的中興大學森林學博士、
台灣植物分類學者鍾詩文,曾受訪列出台灣低海拔~高海拔的常見有毒植物供民眾參考:
姑婆芋平地、郊山超常見!和芋頭超像別亂挖
除了前述案例外,前內政部長徐國勇也曾在家中食用「芋頭炒芋梗」,吃了3塊「芋頭」、1根「芋梗」後,
才發現滿口發麻、喉嚨、胃部刺痛而中毒送醫,竟是不小心誤食「姑婆芋」惹的禍,
顯見毒性發作相當快,且無法透過烹飪降低毒性。
姑婆芋的生長地遍布平地~中低海拔郊山,葉子寬大,由於長得和芋頭相似,
大大的葉子看似也很適合臨時遮雨用,民眾在戶外可別因為貪吃而摘回家,或因想避雨而逕自採摘,以免中毒了。
綜合鍾詩文與衛福部資料,姑婆芋從根部、根莖到汁液全株有毒,
除了誤食恐中毒外,汁液碰到眼睛也會產生劇痛。不過,姑婆芋雖全株都和芋頭相當類似,
但仍有辨別方法。由於芋頭的葉片是「絨質」構造,水滴落在葉面上時,
會形成一顆顆小水滴,落在姑婆芋葉面上則無法凝結,其餘辨識特徵可見下表:
大多數杜鵑花生長於海拔1700~3800公尺的中、高海拔高山,不僅每到5、6月杜鵑花季,
陽明山、合歡山、玉山等地便吸引大批遊客溪賞高山杜鵑的絕美景像,杜
鵑花也常成為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古亭河濱公園等平地花園的裝飾、賞花植栽。
美麗的杜鵑花「全株有毒」且毒性強烈,曾有登山民眾煮泡麵果腹時隨手採摘杜鵑花辦與泡麵一同烹煮,
食用後20~30分鐘便感到不適,最後陷入昏迷險境,更曾有民眾使用杜鵑花枝生火烤肉,最後依然中毒,
因此即便沒有直接實際食用杜鵑花也須小心它的枝葉。
不慎中毒時,由於毒性作用於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因此症狀依體質不同而略有差異。
可能的症狀包括:
口腔內、周圍會有灼熱感
流口水、體溫異常
嘔心、嘔吐
頭痛、頭暈
腹痛、腹瀉、下痢
視覺模糊
呼吸困難、四肢麻痹、身體虛弱無力
血壓下降、心跳緩慢、運動和感覺功能失調,思考能力變慢等神經性中毒現象
油桐花3部位別碰!
10多位學生誤食油桐花子腹痛就醫
油桐花的花瓣無明顯毒性,但油桐花的樹皮、葉子、果實都有毒。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曾於臉書專頁分享案例,有國中生同時因噁心、嘔吐
、腹痛就醫。仔細問診後發現,是班上某位同學先吃了一顆油桐花的「油桐子」,
沒想到其他同學為了從眾,共10多位學生效仿,每人吃下半顆~2顆不等,半小時後就陸續就醫。
吳昌騰醫師解釋,吃下油桐子後,約會在45分鐘~3小時左右出現症狀,2~3天後可自然痊癒,
雖無特殊解毒劑,但可透過洗胃排除胃中殘留的有毒物質,並透過靜脈輸液加速毒素代謝。
中毒的主要症狀包括:
上吐、下瀉
腹痛
喉嚨乾痛
頭暈、頭痛
嗜睡
疲乏無力
新聞中心 蔡經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