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77189854043.jpg

【早安健康/游能俊(新陳代謝科醫師)、黃惠如(健康醫療媒體人)】
吃起來不甜,不代表沒有糖,正視無處不在的「添加糖」

2021年秋天,氣溫舒爽,疫情稍緩,游醫師的一位男病人回診。
一看糖化血色素竟然失控。

他難掩委屈地說,因為疫情盡可能不外食自己在家煮,不過他不擅廚藝,
經常就燙個青花椰菜再淋市售的胡麻沾醬,以為已經很節制了,竟然體重、血糖大失控。

「那有糖啊,」游能俊提醒。

添加糖(added sugar)是指不是食物天然的甜味,
而是在食品加工過程中額外添加的糖。

添加糖無所不在,一不小心就會如那位病人一樣誤踩陷阱。
最容易誤踏的陷阱有以下三種。

調味醬料
胡麻醬、蕃茄醬、和風醬、烤肉醬、醬油膏等各式醬料,以胡麻醬為例,
如果淋兩大匙(30ml)調味,如同加了3.6克的糖。

想炒個蕃茄炒蛋,加個蕃茄醬調色,兩大匙就6.6克的糖,超過一顆方糖。

加工食品
你愛吃的香腸、火腿、花枝丸、甜不辣等都放糖調味,但你吃不出來。
發表在《英格蘭醫學期刊(BMJ)》的研究,則從「美國健康營養調查」
中超過9000人的飲食資料分析,發現光是超級加工食品就占了總攝取熱量的58%,
吃進的添加糖,更有九成自超級加工食品。

低脂食品
也許你將低脂、零脂的食品和健康聯想在一起,但低脂、
零脂通常會添加更多的糖,以及其他添加物。

因為去掉脂肪後,口味往往並不那麼令人滿意,這時就添加糖來調味。

發表在《糖尿病營養(Nutr Diabetes)》期刊的研究中,發現低脂、
零脂的含糖量均高於原味。

以優酪乳為例,零脂優酪乳的糖含量還比原味的多了64.8%。

像這樣學會辨識生活中隱藏的添加糖與「醣」,
就能幫助我們控制每天的攝取量,吃剛剛好的「醣」。

避開醣胖陷阱,321餐盤減脂、
增肌效果最好,還不用挨餓

但計算卡路里、餐餐都秤重對現代人來說在執行上有一定的難度,
為了幫助大眾「控醣」,游能俊醫師提倡321餐盤:

3是蔬菜(占餐盤一半)一份是25克,約等於三碗八分滿的蔬菜,
                       建議選不同顏色的菜搭配。

2是蛋白質(占餐盤六分之二)一份是7克,約等於一杯豆漿+2顆蛋。
1是醣類(占餐盤六分之一)一份是40克,約一湯匙的飯或麵、三顆水餃。

這套方法乍聽很餓,但實際操作後,實踐者不僅沒有挨餓,還能找回健康。

本文摘自《醣胖:最被忽略的老化風險,新生活型態養出活力慢老,減脂、增肌、
平小腹、控血糖》/游能俊(新陳代謝科醫師)、黃惠如(聰明慢老主持人)/天下雜誌

原文連結:http://www.edh.tw/article/3317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ly 的頭像
    Lily

    目標環遊世界的Lily部落格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