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編輯部】
在日常飲食中,檸檬幾乎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不管是喝飲料,
還是幫助海鮮料理去腥、提味,都少不了檸檬來點綴。
逛超市或市場時,看到檸檬、萊姆總不知道要怎麼分嗎?
許多民眾會把萊姆當作「黃色檸檬」;事實上,並不能用顏色區分萊姆和檸檬,
那麼從哪些地方可以分辨兩者的不同?現在就讓專家向您娓娓道來!
檸檬、萊姆不等於綠檸檬、黃檸檬!
外觀、小細節一張表秒懂
行政院農委會高雄農改場所中指出,外觀相似的萊姆和檸檬同屬柑橘類的一種,
其中,檸檬又稱為「有籽檸檬」或「四季檸檬」,
目前台灣栽培的檸檬品種為「優利卡」(Eureka),為世上主要的檸檬栽培品種之一,
果型呈橢圓形,果皮也較粗厚,果皮上油胞也較粗大,果肉呈淺黃色。
而萊姆又稱為「無籽檸檬」,真正品種名為「大溪地」(Tahiti),相較之下,
其果型較圓,果皮光滑且薄、油胞細小,果肉呈淺黃綠色。
一般從國外進口的萊姆,由於採收時成熟度較高,因此果皮呈現黃色;
而國產萊姆則因國內消費習慣,會在呈綠皮時採收。
綜合國健署「食在好健康」粉絲專頁及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資料,
檸檬和萊姆的綜合比較如下:
營養價值方面,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劉怡里曾受訪指出,
100克的檸檬含熱量約33大卡、膳食纖維1.2公克、鉀150毫克及維生素C34毫克;
而萊姆則含38大卡、膳食纖維1.9克、鉀108毫克維生素及維生素C28.1毫克。
提到維生素C,檸檬是許多人都會直接聯想到的水果,雖然檸檬果肉本身已含有豐富維生素C,
李婉萍營養師指出,由於檸檬皮的維生素C含量約是檸檬汁的10倍,
另外還含有許多生物活性化合物,因此吃檸檬時最好能帶皮吃。
檸檬皮含有更多維生素C,
連皮帶肉打成汁營養更加分
至於吃檸檬時,有什麼辦法可以把營養豐富的皮吃下肚,同時又不覺得苦呢?
對此,張益堯營養師曾受訪指出,若在榨汁前先把籽去掉、切片時避免把籽弄破,
或將檸檬冷凍半天再切片,都可以幫助檸檬去除苦味;另外,若要將檸檬皮入菜,
知名國際素食廚神洪銀龍所著《國際素食廚神傳授50年廚藝美味袐笈》一書中提到,
由於檸檬皮的苦味來自檸檬皮的白色部分,因此可以把檸檬的綠皮磨成粉狀以增添菜色風味。
雖然檸檬營養價值頗高,但是劉怡里營養師提醒,
以下2種人要少吃檸檬,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1.胃食道逆流患者:患有胃食道逆流者,空腹吃檸檬更容易產生位食道逆流或胃潰瘍。
此外,馮馨醇營養師也曾撰文指出,患有嚴重胃食道逆流者,可能有粘膜組織發炎,
因此要避免攝取酸味較重的水果,如檸檬、柳橙汁等,以免度刺激。
2.限鉀的腎臟病人:因為檸檬鉀含量高,如果真的要食用,最好先詢問營養師食用份量。
馬偕醫院淡水院區營養師蔡美芝曾受訪指出,由於檸檬為高鉀食材,
需限鉀的腎臟病患者需要謹慎食用,需要以水稀釋。
早安健康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