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58943077045.jpg

【早安健康/洪辰竺報導】
「大暑」節氣雖過,但近日仍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期,讓人每天直呼快要熱到融化,
各類商家也紛紛推出冰品促銷的活動,讓民眾忍不住大啖冰品,以冰鎮熱到煩躁的心情。

不過,夏天吃冰固然爽快,但若沒有選對時間吃冰,恐怕會讓身體更不舒服!

如果想要享受冰品美味,同時又想兼顧健康,除了注意冰品熱量、
吃冰頻率之外,還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呢?

中醫師指出,一天當中有一段時間為「吃冰最佳時機」;
另外,專家建議,有幾個NG時間點最好不要吃冰,一起來看看分別是哪些時間!

1.用餐時或空腹時吃冰:短時間腸胃受到冷熱刺激、缺乏熱能運轉傷體氣

在《中西醫聯手顧腸胃》一書中,作者曾採訪多位中醫師有關吃冰的時間點,
其中,澄觀中醫診所張文馨醫師表示,當吃下冰後,冰首先會先到達消化系統,
當飢餓或身體狀況不好時,需要有熱能協助身體運轉,才不會傷到體內的氣
,就像一早起來需要喝熱水或是吃熱食,來喚醒身體的陽氣和動能,所以在空腹時不宜吃冰。

另外,張文馨醫師表示,應該在吃飽飯後,至少隔1小時再吃冰,避免短時間刺激腸胃。

而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當快速喝下1杯冰水,或是吃進1大球冰淇淋時,
胃部的溫度會由37℃快速降至20℃以下,此時,胃的蠕動功能也會因此減緩,
約需半小時以上的時間,才能讓胃部重新回復為溫暖的環境,
這時消化功能才能逐漸恢復正常,因此,用餐時最好不要同時喝冰品,
否則可能會造成胃脹、消化不良。

2.女性生理期吃冰:脾胃功能受損、影響帶脈產生瘀阻,進而引起疼痛

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曾受訪指出,生理期前後一週吃冰品,
容易造成子宮不正常收縮,引起經痛現象;而振興醫院婦產科李偉浩醫師則受訪表示,
雖然目前無人體實驗證據吃冰會增加經痛程度,不過曾有動物實驗證實,
溫度的確會影響月經來潮時的子宮收縮變化。

其中,冰或是低溫會造成子宮收縮強度上升,的確可能會增強經痛程度。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彭溫雅中醫師受訪表示,
不是去看中醫時,每個中醫都一定反對吃冰,而是視情況而定。

以中醫觀點來看,當吃下食物後,食物會先經由脾胃消化吸收,
將營養素傳至肺經、腎經及帶脈等地方,供應身體各部位所需。

由於吃冰品或冰飲會降低脾胃燃燒、運化食物的功能,而當脾胃功能受損時,
在女性經絡系統中,一條環繞著肚臍一圈,被稱為「帶脈」的橫向脈絡就會受影響。

此條脈絡與子宮、卵巢發育、女性生殖息息相關。當帶脈的營養減少,
供應子宮的能量也會跟著停滯,進而產生「瘀阻」,
由於中醫有「不通則痛」的說法,此時就容易產生疼痛問題。

彭溫雅中醫師建議,吃冰時可以「含在口中待融化再吞」為大原則,
並注意在上午9點至11點,也就是「脾經運行」的時段要避免吃冰。

3.感冒發高燒時吃冰:違背體溫調節中樞,使身體代謝負擔加重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所著《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一書中提到,
感冒時吃冰不會有害處,但是若在發高燒的情況下就不適合吃。

由於人體生病發燒的原因,是發炎反應產生的「細胞激素」作用在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
使體溫的設定點提高,於是身體各種代謝活動都會配合指令而提高體溫。

人體發燒的初期會覺得冷,就是因為當時我們的大腦認為超過攝氏38度的體溫才是「正常」的,
所以會命令身體加強代謝活動,以增加熱量。

這個時候如果吃冰,就等於違背體溫調節中樞的命令,會讓身體覺得更冷,
讓代謝活動的負擔更加沉重,所以原則上,發燒的時候並不適合吃冰。

正午到下午3點為最佳吃冰時機

那麼什麼時候最適合吃冰呢?
在《中西醫聯手顧腸胃》一書中,幾乎每位受訪的中醫師都表示,
若真的要吃冰,就選陽氣最盛的時機,也就是「中午時段」,
不僅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段,也是人體陽氣最旺、較容易中暑的時間,
因此正午到下午3點是吃冰最適當的時機。

新聞中心 洪辰竺

原文連結:http://www.edh.tw/article/3131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ly 的頭像
    Lily

    目標環遊世界的Lily部落格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