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綠色和平 (200)
- Oct 26 Mon 2020 13:27
分享:此刻大海送給你我的警訊
- Oct 25 Sun 2020 09:24
分享:真相只有一個,「魚取漁囚」特展揭開漁工血汗實況
您有想過,在市場、超市購買的海鮮,是從哪裡來,用什麼方式捕獲嗎?
若您吃入口的海鮮是透過剝削勞工、違反人權而來,您是否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綠色和平透過「魚取漁囚」特展,帶民眾走入漁工生活,揭發遠洋漁業不為人知的黑暗面。
- Oct 24 Sat 2020 22:42
分享:用公眾力量改變氣候緊急狀態,近年來崛起的氣候行動
牛津字典公布「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為 2019 年度代表字,
取代了「氣候變遷」、「全球暖化」,顯見全球環境形勢的緊迫性。
10 月 24 日是國際氣候行動日(International Day of Climate Action),
與您一同回顧全球公眾在各地的氣候行動,促使政府、企業做出實際改變。
- Oct 23 Fri 2020 01:06
分享:想要支持再生能源?想要購買綠電?身為公眾您可以這樣做
- Oct 22 Thu 2020 00:05
分享:綠色和平十年來的努力,只為海洋永續
臺灣船隊捕撈實力堅強,相應地,也應為海洋永續、生生不息努力。
過去十年來,綠色和平揭露過度捕撈的危機、外籍漁工人權等議題,推動企業、法規變革。
和公眾力量一同督促臺灣遠洋漁業管理改善。這是您我努力的軌跡。
- Oct 21 Wed 2020 23:16
分享:全球海洋保護區:2030 年實現保護 30% 海洋
從減少塑膠垃圾來保護海洋生物、全臺海岸垃圾快篩調查,乃至遠洋漁業的資源保護,
廣大海洋中,尚有佔地球表面 40% 的「公海」,蘊藏豐富資源,卻也飽受威脅。
以「蔚藍星球」為名的地球,有佔地表面積最大的海洋,深藍浩瀚,滋養海底萬千生物,也照顧生活在陸地上的我們。
大海永不止息,海豚躍出水面擁抱陽光,鯨魚穿梭萬里騷動波瀾,還有浮游水母點綴幽微光影,倔強珊瑚存活無光層千年。
- Oct 20 Tue 2020 12:36
分享:美國勞動部首次將臺灣漁獲名列「強迫勞動製品清單」
【2020年10月2日臺北】美國勞動部每兩年都會發布「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
(List of Goods Produced by Child Labor or Forced Labor),
今年於9月30日晚間公布,首次將臺灣遠洋漁船所捕撈的漁獲列入名單中。
- Oct 19 Mon 2020 18:29
分享:Apple 承諾 2030 實現100%碳中和,臺灣蘋果供應鏈廠商應加速綠能轉型
- Oct 18 Sun 2020 22:06
分享:暖化警訊!北極海冰創下有紀錄以來第二低
沒有海冰的北極,倒數計時中!
近期許多科學數據資料提供了鐵證,2020年8月,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現短短不到40年,
面積等同兩個紐約中央公園(共7.25平方公里)的冰帽已經完全消失。
9月,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更測出北極海冰覆蓋面積創下40年來第二低。
- Oct 17 Sat 2020 23:01
分享:渡假勝地模里西斯的漏油悲劇,亟需您我持續關注
海洋生態蓬勃的渡假勝地模里西斯在今年遭逢史上最嚴重的生態災難,日本三井集團與長鋪公司共同經營的船隻觸礁,
導致於逾千噸石油傾倒入海,兩個多月過去後,是否得到完整的究責與妥善處理?
與馬爾地夫、塞席爾並列為「印度洋三大明珠」的模里西斯(Mauritius)曾被大文豪馬克吐溫讚為「天堂的範本」,
位於馬達加斯加東邊的島國,因其無敵海島美景,為許多人心目中嚮往的渡假首選,它同時坐擁生態保護濕地,
- Oct 16 Fri 2020 12:20
分享:俄羅斯又發生環境災難!堪察加大量海中生物離奇死亡
海面上漂浮黃色泡沫、散發令人不適的化學氣味、海中大量動物屍體沖刷上岸,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海域到底發生什麼事?事故原因尚待釐清,綠色和平深入調查,盼盡快找出事件真相...
2020年俄羅斯環境災難不斷,從5月底北極泰米爾半島的2萬噸漏油事故、6月北極最冷小鎮偵測攝氏38度高溫、
7月西伯利亞森林發生大火浩劫,焚燒面積達5.5個臺灣、9月中堪察加半島(Kamchatka)海灘出現異常環境災難,
- Oct 15 Thu 2020 23:16
分享:不只是火災!印尼森林大火造成霾害,嚴重威脅東南亞人民健康!
2012 年至 2015 年間,尼每印 25 秒就失去一個足球場面積的雨林,用以種植油棕櫚、
紙漿林等經濟作物,其中多以焚燒方式清空林地,破壞大片的自然生態棲息地。
大火造成的毒煙嚴重危害了東南亞人民的健康,如今更有研究報告指出,
這類空氣污染可能增加 COVID-19 的感染風險與嚴重程度。
- Oct 14 Wed 2020 10:53
分享:全球生物多樣性成績不及格,我們還能怎麼做?
北極熊、鯨魚、美洲豹、海龜、青蛙,野生動物的生態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牠們與人類的命運互相牽連。
生物多樣性顯示生態系統的健全與否,更有助於平衡氣候與糧食安全。
然而回顧2010年所訂立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卻顯示人類的表現嚴重不及格。
地球環境的平衡和繁盛,與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密不可分。然而,您知道目前全球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表現如何嗎?
- Oct 13 Tue 2020 17:11
分享:全球第3大碳排國竟然是它!減緩氣候變遷,從不浪費食物開始做起!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全球每年浪費掉的食物約為13億公噸,高達生產量的 3 分之 1 ,
臺灣在2018 年的廚餘回收量達 59 萬公噸,廚餘桶可堆出 1 萬 3,500 座台北 101 ,
這些被浪費的食物如果是個國家,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碳排來源國,悄悄加劇氣候變遷。
臺灣美食名聞遐邇,飲食選擇多元,除了各地特色小吃、異國料理,還有國際認證的米其林餐廳,
- Oct 12 Mon 2020 13:42
分享:衣櫃越大,地球越暖?時尚業大咖宣布減碳抵抗氣候變遷
- Oct 11 Sun 2020 16:53
分享:台電收手吧!為氣候撤資澳洲班卡拉煤礦場
- Oct 10 Sat 2020 12:02
分享:傍海而生,與海共存,回顧綠色和平十年臺灣遠洋漁業專案
廣袤無垠的蔚藍海洋,蘊含豐富的的資源,全球超過 30 億人的生計及沿海社區全都仰仗海洋。
海島臺灣,漁業實力雄厚,尤其遠洋漁業漁撈能力更是全球排名前2,在西太平洋上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船隊。
然而在強權光環下,卻暗藏了過度捕撈的惡名,綠色和平在臺灣推動遠洋漁業專案超過 10 年,
致力發展永續漁業,與海共生,期待一起走出有海無魚的困境。
- Oct 09 Fri 2020 12:20
分享:超市塑膠包裝量減半不再是夢!可行方案在這裡
減塑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認為生活中其實不需要這麼多塑膠,也讓許多零售通路企業開始感到壓力。
但是,減塑可不能只是呼喊口號,更須提出可行方案,因此綠色和平英國辦公室發布研究報告,
促請各大超市在2025年前,將塑膠包裝量減半!
為了追求便利而使用大量一次性塑膠包裝,已經過時了!塑膠大舉污染自然環境,
- Oct 08 Thu 2020 20:18
分享:3分鐘看懂全球環境焦點:2020年9月
有些人認為2020年是殘酷的一年,各種天災人禍,帶走寶貴的生命。
但我們仍不放棄希望,因為在全球各地還有許多人正為您我的未來努力奮鬥,
也帶來更多環境好消息。與您一同回顧9月,綠色和平的倡議行動焦點。
- Oct 07 Wed 2020 11:18
分享:對抗氣候變遷:生活中可以做到的 9 個節能減碳方法
隨著澳洲大火等極端氣候事件越來越頻繁,氣候變遷成為本世紀最棘手的難題之一,
除了仰賴政府修法、企業主動減碳,您我一般的市井小民也能從生活中著手改變,
力行 9 件小事對抗氣候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