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議題日漸備受重視,海洋塑膠污染是其中最受關注之一。
2013 年全球只有 2% 塑膠包裝確實回收再利用,讓我們確信「源頭減塑」才是真正的解答。
2019 年四大場所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後,無論政府、企業還是我們每個人,
目前分類:綠色和平 (200)
- Aug 27 Thu 2020 10:20
分享:回收不能解決塑膠問題!企業、政府、個人可以做的減塑方法
- Aug 26 Wed 2020 01:12
分享:【2019年報專題】公眾實際參與,行動帶來改變
您的支持,推動環境工作前進;此時,有一群志工與您我並肩作戰,
與調查及環境守護工作,共同對企業倡議,在環境前線發現更需解決的問題。
回首 2019 至今年初,公眾動員馬不停蹄,各界支持者及志工以自身之力相挺。
- Aug 25 Tue 2020 23:02
分享:臺灣瘋離島旅遊,如何玩得環保又盡興?
2020 年的疫情讓出國旅遊停擺,入夏後臺灣疫情趨緩,旅客們於是展開「報復性旅遊」,
離島尤其成為熱門選項,小琉球浮潛、綠島潛水、澎湖花火節、蘭嶼拍美照。
大量遊客雖然為離島帶來商機,卻也累積了難以消受的塑膠垃圾、海洋破壞,與缺水缺電危機...
- Aug 24 Mon 2020 10:46
分享:【2019年報專題】感謝您及廣大會員愛地球的心,共創美好
2019 年迎來氣候及環境挑戰的一年,感謝您及來自世界各地會員的堅持,讓公眾力量得以延續。
守護環境需要雲集眾人力量,您與每一位會員、志工、行動成員,無私的貢獻,
都代表更強韌的環境運動,未來將能創造更美好的地球。
- Aug 23 Sun 2020 08:49
分享:【2019年報專題】名人與您一同為環境發聲
您知道有哪些名人,也和您站在一起,共同守護地球嗎?
2019 年是環境充滿挑戰的一年,全球災情似乎歷歷在目,人民的力量此時更顯重要。
感謝您及各界名人發揮號召力,讓保護環境的聲量不止;
聽聽知名藝人陶晶瑩、鐘瑤、吳可熙及名人主廚索艾克,想對地球說的話。
- Aug 22 Sat 2020 10:35
分享:鯨鯊是鯨魚還是鯊魚?天敵竟是?5個鯨鯊冷知識問答
你能想像與鯊魚相安無事地在海中共游嗎?
鯊魚家族裡性格最溫順的鯨鯊,與我們印象中海洋頂尖掠食者的樣貌可是大相逕庭,
不僅沒有攻擊性,還有著不懼怕船隻、人類靠近的憨直性格,常被臺灣漁民稱呼為「大憨鯊」。
- Aug 21 Fri 2020 14:08
分享:【2019年報專題】與您攜手,找出全臺最需清理的海岸
對塑膠危機,2019 年您我共同推動的超市及海洋減塑之旅。
從 2018 年開啟調查全臺海岸垃圾數量,對政府建議清理海岸廢棄物累積熱點,
至 2019 年展開超市減塑專案,推動超市及零售通路企業降低使用一次性塑膠包裝。
減塑路上有您的參與,改變的里程又更往前一步。
- Aug 20 Thu 2020 04:05
分享:【2019年報專題】您我推動的5大環境變革
人類如何與環境共處共生,是全球必須面對的議題。
過去一年,環保之路更具挑戰,感謝有您的參與,讓守護地球的力量在過去一年日益強大,見證我們推動 5 大環境變革。
1 提高意識,改變思維
- Aug 19 Wed 2020 22:14
分享:地表超強天然碳儲存庫:印尼泥炭地正逐漸消失
印尼泥炭地擁有強大的儲碳功能,並能防止森林大火延燒,保護紅毛猩猩的家,若要緩解氣候與生態危機,必定少不了它。
印尼政府曾不止一次承諾要保護泥炭地,卻一再食言。8月19日是國際紅毛猩猩日,邀請您一同守護牠們僅存的棲地。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雨林對調節氣候扮演重要角色,但是許多人也許不知道,「泥炭地」的儲碳力也非常強大!
- Aug 18 Tue 2020 09:13
分享:巴西疫情蔓延原住民部落,聯合在地團體緊急運送醫療物資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巴西已經奪走超過十萬人的生命。
而非法採礦者卻深入亞馬遜原住民地區,破壞森林並增加感染風險,目前已出現確診與死亡病例。
綠色和平巴西辦公室與7個在地團體啟動援助計畫,自5月8日以來亞馬遜地區已有超過50個原住民團體受惠。
- Aug 17 Mon 2020 12:17
分享:【2019年報專題】序:您的付出, 眾讓人之力更向前推進
在全球守護氣候及環境的運動中,您扮演了哪個角色?
從日常生活做起,也能為環境貢獻,在此提供 8 大法門,您也可以推動環保里程!
- Aug 16 Sun 2020 04:01
分享:外送、外帶增長,禁用免洗餐具恐跳票
環保署公布今年前五個月的廢紙容器回收達5萬5,526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2至3倍,也超越2018整年約4萬噸的回收量。
為了因應大量增加的紙容器,環保署祭出回收及減量措施,撥出6,700萬經費在餐飲店內設置紙餐具回收設施,
也鼓勵環保外送以求減塑,我們憂心目前的政策僅是治標不治本。
環保署預備6700萬元經費將補助業者在自助餐店及便當店內設置紙餐具專用回收車,
- Aug 15 Sat 2020 21:44
分享:氣候危機!2020年全球暴雨導致水災頻傳,上百萬人無家可歸
臺灣今年沒什麼颱風,雨水較少卻面臨連續高溫熱浪。
而日本、孟加拉、中國、印尼、甚至尼泊爾和肯亞,都遭受豪雨侵襲,導致河水暴漲造成嚴重水患,上百萬人流離失所。
極端氣候正在全球上演,急須您我正視危機,更須政府嚴陣以待。
「叩叩」
- Aug 14 Fri 2020 11:47
分享:2020西伯利亞大火現況如何?綠色和平做了什麼?
相當於6個臺灣面積的森林陷入火海,難以撲滅的火勢將帶來什麼危機?
西伯利亞大片樹林在眼前消逝,自然生態受到衝擊,為何與氣候變遷有關?
綠色和平在全球倡議與行動,又為森林大火做了哪些事?
- Aug 13 Thu 2020 09:53
分享:逐漸逝去的生態網絡,物種消失為何與您我有關?
珊瑚礁白化、蜜蜂數量減少、紅毛猩猩失去棲地,這些「事件」也許不是新聞,
但跟人類有什麼關係?全球目前有約100萬物種瀕臨絕種,這是自然界的危機,也是人類的危機。
維持生物多樣性與減緩氣候變遷同樣急迫,而現在,正是您我必須關注的時刻。
- Aug 12 Wed 2020 09:39
分享:空氣污染真實成本現蹤 新技術監測健康衝擊影響
隨著空氣品質監測技術精進,煤炭、石油和汽車公司越來越難以隱瞞化石燃料的真實成本。
民眾有權利知道空氣污染對城市和健康造成的無形衝擊。
空氣污染來源紛雜及其程度不定,幸好我們能透過新技術解決這個困擾。
綠色和平東南亞分部和IQAir AirVisual合作建立分析工具,運用即時空氣品質數據估算空污造成的健康衝擊和經濟損失。
- Aug 11 Tue 2020 10:53
分享:森林守護者,為何亞馬遜原住民死於非命?
巴西亞馬遜森林中,一名倒地的男子已經失去呼吸,他是當地原住民,也是捍衛森林生態與原住民土地的守護者。
他的死亡並非偶然,根據統計,2019年亞馬遜有33起死亡事件,90%都是位於巴西亞馬遜地區。為何保護自己的家園,卻死於非命?
氣候危機已是您我正面臨的艱鉅考驗之一,不僅使我們的居住環境越來越惡劣,更將影響糧食、經濟、政局的穩定。
- Aug 10 Mon 2020 10:23
分享:關於氣候問題 王小棣:「只要繼續努力,都會是好的。」
王小棣導演很常掛在嘴上的話,便是「拍連續劇幾乎像社會運動」,或是「導演工作就像在修人生、社會的學分」。
從九零年代的《佳家福》《母雞帶小鴨》,到千禧之後的《大醫院小醫生》《赴宴》《刺蝟男孩》和近期的植劇場,王小棣的作品陪伴觀眾一路成長。
而在現實生活裡,只要在有關都更、核能、性別平權等社會運動的場合,也都可以看到他挺身而出。他像是剛柔並濟的長者,以行動支持群眾,以戲劇撫慰人心。
- Aug 09 Sun 2020 09:51
分享:3分鐘看懂全球環境焦點:2020年7月
全球的氣候危機沒有因疫情而暫停,高溫熱浪、大雨成災、乾旱氣候造成森林大火頻傳。
其實極端氣候並非無法可解,但仍須全球公眾督促政府做出改變,無論是能源轉型、森林保育、守護海洋,都有助於減少碳排放,平衡氣候與生態。
回顧7月,綠色和平於全球環境工作做了哪些努力?
- Aug 08 Sat 2020 17:01
分享:海洋公園?科學研究?是什麼打造了鯨豚監獄?
回顧歷史,鯨魚是人類的重要資源,滿足飲食、生活、能源等需求,11世紀便開始了商業捕鯨。
10個世紀以來,科技快速發展,為何捕鯨行為仍未停息?戳破現今以科學研究為名的捕鯨藉口後,海洋的危機依然暗潮洶湧...
聰明又親人的鯨魚和海豚在海上悠游、跳躍,彷彿「擁抱自由」是牠們生命的唯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