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
一年365天,除了母親節外,要說到專屬於婦女們的節日,那就是「三八婦女節」了。
此節日最初源自於1909年3月8日抗議剝削女工的遊行,是女權運動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不少國家仍維持著慶祝集會,甚至放假的傳統。
雖然台灣現今並未特別對該節日慶祝,不過在這個日子,女性們也別忘了對自己好一些,
除了血拼、久違地來個甜點犒賞一下自己外,也可以用更健康的方式善待自己。
根據衛福部資料,鐵、鈣與維生素D等都是台灣女性十分缺乏的礦物質與維生素,
要對自己身體好,不妨就從補充這些物質開始吧!
鐵:7成女性有缺鐵症狀,補充維生素C補鐵更加分
根據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 2013-2016年」,
台灣1~44歲女性鐵質未達建議攝取量的狀況相當明顯,其中又以13~44歲的群體差異最大。
日本營養師吉川圭美也曾表示, 20多歲~40多歲的女性有近7成有貧血症狀。
因此缺鐵問題是每位女性都要注意的問題。
除了補鐵常見的肝臟類外,若想藉由吃蔬菜補鐵,
營養師高敏敏於社群列舉了鐵質含量高的蔬菜供民眾參考,
包括:生紫菜、髮菜、熟海苔、空心菜、菠菜、地瓜葉、小松菜、青江菜等。
不過,和吃肉類補鐵相比,人體要從植物中吸收的鐵質相對不易。
綜合營養師高敏敏、王心蕙、台北仁濟醫院家醫科醫師李龍騰
及三軍總醫院營養部主任戰臨茜的受訪資料,維生素C可以形成有利於鐵吸收的酸性環境,
而酸性環境能提升鐵的吸收效率。
建議吃補鐵的同時多補充維生素C,更有歐洲營養學期刊文獻指出,補充維生素C與益生質後,
體內鐵質的利用率可提升43~63%。
補鐵時可以搭配柳橙汁或香吉士、木瓜、奇異果、香蕉、蘋果等水果,每天2拳頭大足矣。
除此之外,由於部分食品(如糙米、咖啡、茶等)會阻礙鐵質的吸收,
因此若需要補鐵,也別忘了避免和這些食品同時享用喔。
鈣質與維生素D:更年期後需特別小心骨質疏鬆
根據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 2013-2016年」,
鈣質是國人攝取狀況最差的礦物質,女性7歲以上族群僅達建議攝取量的30~53%。
此外,7歲以上女性的維生素D也均未達建議攝取量。
鈣質與維生素D對女性來說是特別重要的維生素。
宏其婦幼醫院學術副院長王馨世曾為文指出,雌激素可以降低骨質破壞與吸收,
然而當女性停經後,雌激素急遽減少,此時能促進胃腸道吸收鈣質的活性維生素D若不足,
導致胃腸道鈣質的吸收減少,將間接減少了骨質密度。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吳至行曾受訪建議,女性每日攝取1000mg的鈣質,
除了從食物攝取外,也建議吃鈣片或補充維生素D幫助吸收。
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發文,每100g的髮菜竟含鈣量高達1187mg,
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的蔬菜鈣含量也不少,包括:莧菜、紫菜、青江菜、地瓜葉、菠菜等。
而從食物中補充維生素D的選擇相對有限,除了魚類、雞蛋、穀物、黑木耳外,
英國營養學家Rob Hobson表示,還可以將乾香菇、蘑菇放在陽光下可以大幅提升維生素D含量。
維生素E:孕婦缺乏易使胎兒血球破裂;成人易紅血球溶解、月經失調
維生素E能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改增強血管健康,並且還可預防大腦、
身體器官衰退,有抗老的效果。除此之外,維生素E對女性來說更是不可缺少的維生素。
若孕婦缺乏維生素E,將有可能導致胎兒容易發生血球破裂、貧血等問題;
而成人恐造成增加紅血球溶解、月經失調、肌肉衰弱、容易疲勞痠痛等問題。
然而,根據衛福部報告,台灣除女性除1~6歲外,各年齡層均未達建議攝取量。
宋明樺受訪指出,維生素E除了廣泛存在於各種種子油、植物油中,在穀類、
堅果類和綠葉蔬菜中都可以找到。
推薦食用核桃、南瓜子、芝麻補充,除了單純補充維生素E外,
也能攝取其不飽和脂肪酸預防心血管疾病。若單純以維生素E含量排序,
則可食用杏仁果(扁桃仁)。
葉酸:製造紅血球的重要營養素,影響造血、神經系統
葉酸又稱「造血營養素」,是生成核酸、製造紅血球的重要營養素。
對女性來說,由於每個月會月事來潮,有大量失血的情況,葉酸更是不可或缺。
此外,台南婦兒安婦幼中心醫療院長陳祥君則曾於《生產坐月子圖解手冊》中指出,
由於葉酸參與細胞內DNA合成,因此一旦缺乏,影響最大的就是造血系統、
神經系統等細胞分裂最快的器官。
若孕婦長期缺乏葉酸,恐增加早產、新生兒體重過輕、
胎兒神經管缺損、脊柱裂等嚴重情形。
幸好,葉酸的來源廣泛,陳祥君表示,堅果類的葉酸特別多,
此外,也可從花椰菜、蘆筍、菠菜等深色葉類蔬菜中攝取。
而台灣葉酸含量前5名的水果,
排名依序如下:木瓜、聖女小番茄、柳丁、芭樂、鳳梨。
新聞中心 蔡經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