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27580407465.jpg

國內Covid-19疫情自5月中旬開始升溫,而氣溫也逐漸升高,7月已出現逼近40度C的高溫。
國泰健檢心臟內科陳中和醫師提醒,酷熱天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尤其疫情期間,
宅經濟熱夯,外送員、物流業者、郵務士等在大熱天的工作時數增加;許多民眾居家運動,
未注意運動耐受度,都將增加熱中風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炎炎夏日如何護心?國泰健檢心臟內科醫師陳中和提出五招式,包括:注意飲食、
適度運動、控制三高、戒菸,以及定期做心血管檢查,例如:運動心電圖、頸部動脈超音波,
以及心臟超音波,確認心血管狀態,透過健檢了解身體情況,預做防範,避免危險行為才能護心安。

1627581489097.jpg

圖一: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右頸動脈69.9_阻塞
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右頸動脈69.9阻塞

高齡化西化飲食  國人心血管致死人數增加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位居第二的心臟疾病,以及排名第七的高血壓
註1,其死亡人數分別較前一年增加3.0%、7.2%,較其他死因的人數增加較多。

陳中和醫師分析,心血管疾病致死人數增加是趨勢,主要是高齡化與西化飲食影響。
隨著年齡增加,血管硬化,血壓也會升高,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慢性病較多,
跟高血壓也有關係。女性在停經之後,缺乏女性荷爾蒙的保護,增加血管硬化。

國人西化的飲食,外食比例增加,因多屬高糖、高油及高鹽,都會增加心血管負擔。

氣溫升高  腦中風機率增加

氣溫升高也是引發心血管問題的風險之一。

國泰健檢心臟內科陳中和醫師指出,研究發現,氣溫32度C以上,腦中風機率增加66%,
原因是溫度升高時,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加重心臟負荷,且天熱汗流得多,
水分減少,血管中的血液濃度增加。

陳中和醫師比喻,就像水管的水分少,泥沙堵塞住,增加血栓或血管阻塞機率,
如果堵塞於腦血管就會腦中風;堵塞於心血管則發生心肌梗塞。

因此提醒,疫情期間正值盛夏,戶外工作者長時間曝曬於高溫,又進出冷氣房,溫差大,
也會增加熱中風的機率;流汗過多,導致鈉、鉀電解質失衡,也會提高心律不整的機率。

定期做健檢  才能護心安

陳中和醫師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到嚴重時才出現症狀,高血壓有「隱形殺手」之稱,
有人血壓飆高到170-180mmHg沒有症狀。

因此,平時要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如有高血壓要及早治療,例如生活調適或使用藥物治療。

除量血壓外,國泰健檢心臟內科陳中和醫師建議,一般人40歲後,
一定要進行運動心電圖、頸部動脈超音波檢查,以及心臟超音波檢查。

1627581510053.jpg

圖二:運動心電圖需有醫師在場執行
運動心電圖需有醫師在場執行。

例如,最近有些居家工作的上班族,選擇在家運動,運動心電圖的優點是知道自己心臟可負荷的耐受度
註2,一般人如有隱藏性心血管問題,不知道本身的心臟耐受度而盲目增加運動強度,可能引發心肌梗塞的憾事。

由於頸部動脈是皮表最容易測量且內頸動脈是供應腦部血流的主要血管,
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包括偵測血流速度、內中膜的厚度,
從頸動脈硬化程度大致可推斷體內其他動脈硬化程度,
「就像家裡的廚房水管會堵塞,浴室水管差不多也會堵塞。」

至於心臟超音波為非侵入性檢查,費用便宜,可以看出心臟功能、心臟擴大或瓣膜是否異常。
一般人經過上述檢查後心血管都沒有問題,可以2至3年定期追蹤。

如果有心臟病、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家族病史者、三高慢性病患者,以及吸菸族,
是三大高危險族群,不限年齡,務必及早進行心血管檢查,如發現問題,
可進一步進行做640切電腦斷層、心導管檢查。

防患於未然,陳中和醫師表示,在國泰健檢中心曾遇過受檢者有癌症病史定期看診追蹤,
完全沒有心血管疾病徵兆,來做健康檢查,因其甲狀腺癌曾接受放射線治療,
故安排進行頸部動脈超音波檢查,發現頸動脈硬化嚴重,隨後開刀放支架,避免憾事發生。

由此可見,無論是ㄧ般成人或三大高危險群,為護「心安」,建議定期進行心血管的健康檢查。

註1:高血壓疾病於2019年為十大死因第8名,2020年則躍升為第7名。
註2:心臟耐受度算法:(220-年齡)X85%,例如70歲者,(220-70)X85%=127.5,
     每分鐘脈搏跳動最大次數。

早安健康企劃

原文連結:http://www.edh.tw/article/2807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ly 的頭像
    Lily

    目標環遊世界的Lily部落格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