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熱議的話題,臺灣部分產業卻在能源轉型上裹足不前,
是沒有能力,還是不願意?
綠色和平盤點臺灣 4 大傳產集團(台塑、遠東、台玻、中鋼)屋頂太陽光電潛力,
並於2020 年 12 月 16 日公布研究結果,揭露企業空有能力卻不作為,
任由全民為其高用電量所製造的溫室氣體買單,承受氣候變遷帶來的危機與風險。
什麼是「用電大戶」?
目前在臺灣的企業中,有約 5000 家工業、製造業和服務業等,用電量合計超過全臺總用電量 50%,
由於他們高規格的用電量,因此稱為「用電大戶」。
台電自 2012 年以來的電力供給新增 152 億度電,99% 來自於火力發電,而其中 120 億度供給用電大戶;
換句話說,過去 10 年內新設的電廠,絕大多數都是為了滿足這些大戶的用電需求。
綠色和平就臺灣溫室氣體排放量前30名的企業中,選出台塑、台玻、遠東、中鋼共4大集團,
跨足塑化、紡織、玻璃、鋼鐵等10家企業,盤點其24個廠區的屋頂太陽光電潛力。
目前全臺供電來源仍以火力發電為主,據統計,2019 年,燃煤電力約佔臺灣總發電量 46%,
產生 6,009 萬公噸溫室氣體排放量,用電大戶不僅是臺灣主要電力使用者,
更有多家企業同時是臺灣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貢獻」者。
若是這些大戶積極轉用、發展再生能源電力,將可有效減少臺灣溫室氣體排放量,
不僅降低空氣污染對於環境及健康的危害,更可減緩氣候變遷對於公眾生命財產帶來的衝擊與傷害。
高用電造就高碳排的企業,應負起氣候責任
綠色和平盤點臺灣 4 大傳產集團(台塑、遠東、台玻、中鋼)旗下 10 間關係企業,共 24 個廠區,
排除管線設施及屋脊等不利建置空間後,估算出 10 間企業的屋頂太陽光電潛力。
研究結果顯示,10 家企業屋頂太陽光電潛力約 363MW(約為 8 萬戶家庭一年用電量),
但已安裝量僅 56MW,總安裝比例約 15.4%。
屋頂建置比例最高為中國鋼鐵(67.3%)及其持股的中龍鋼鐵(5%),
其他三大集團個別企業建置率均低於 5%。
現行預告版本之《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簡稱用電大戶條款)
僅要求企業必須將 10% 契約容量用電轉為再生能源電力,意即只需 2% 綠電即可滿足用電大戶條款。
根據計算,企業為滿足義務量每年所需的額外成本,若以 2019 年的稅後淨利來看,根本佔不到淨利比 1%。
然而相關企業卻仍以買不到綠電、設置綠電衝擊資產、新冠肺炎影響營收等藉口,持續要求延後實施用電大戶條款。
綠色和平特聘能源專案主任蔡篤慰強調:「臺灣超過 30% 碳排放來自用電大戶的用電行為,
用電大戶推託使用再生能源電力,就是持續將臺灣的減碳成績拖下水。」
為什麼要求建置屋頂太陽能光電?
屋頂太陽能光電與地面型光電相比,不須額外購地、較少生態爭議,除了此次盤點的用電大戶應要加裝外,
政府部門更需帶頭做示範,全球也有許多成功案例可供企業與政府參考,以鄰近臺灣的泰國為例:
2019 年,綠色和平泰國辦公室發起「太陽能改革計畫」,號召泰國政府與民間共同投入,
結合群眾募資,為多家醫院裝設太陽能發電裝置。
截至 2020 年 2 月,專案已促成七間公立醫院的太陽能裝置完成,裝設發電裝置後,
太陽能板能夠穩定發電至少 25 年,不但能在 5 年內打平建置花費,每年更能省下約新台幣 20 萬元的電費。
有這七家醫院的成功案例做為範例,泰國衛生部( Ministry of Health )乘勝追擊,
從國家總預算中增列了安裝太陽能板的預算,未來將在全國 882 個基層健康中心、
各區域中心的 131 家太陽能醫院,以及皇室支持的 39 家醫院,裝設更多太陽能板。
能源轉型勢不可擋,臺灣企業還要落後嗎?
國際能源總署(IEA) 預估到了 2024 年,太陽光電建置成本將再下降 15% 至 35%,
太陽能發電可再成長 60%,屋頂型太陽光電的發展潛力非常可觀。
臺灣的太陽光電技術逐漸成熟,出口許多太陽能板,面對這股必然的全球趨勢,
發展再生能源,不僅是政府跟上國際社會減碳共識的政策方向,
更是做為全球供應鏈成員的臺灣企業,為了產業發展必須執行的必要改變。
當臺灣公眾紛紛選擇購買綠電,並於日常生活節能減碳;中小企業共同承諾 2025 年前將使用 10% 以上綠電,
為臺灣能源轉型共盡心力時,最主要的用電大戶仍文風不動,甚至要求政府延後實施已經十分寬鬆的《用電大戶條款》,
持續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危害公眾與環境。
能源轉型之路,需要有更多公眾力量的參與,邀請您加入推動改變的力量,無論是分享文章訊息、
支持再生能源、或是與綠色和平一起督促政府制定足以對抗氣候危機的政策及法律、
要求企業落實降低碳排放商業行為,都將為您我與下一代打造永續、宜居、安全的地球家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