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64060159490.jpg
遠見雜誌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彭杏珠

近月來,財政部不斷發布好消息,2021年稅收創歷史新高為2兆8742億元,累計八年來,
共超徵1兆1035億元的稅金;今年前8月稅收又比去年同期增加3248億元。

但,政府似乎沒有將錢花在刀口上,從行政院執意將屏鵝公路的樹砍掉重種,
再到新竹棒球場開幕即閉幕、桃園運動中心地震搖一下,天花板瞬間崩落、
砸傷民眾……,讓老百姓不禁吶喊:與其讓政府亂花納稅人的錢,不如學新加坡,還富於民。

今年底,來自學界的財政部長蘇建榮借調八年任期即滿,可望返校重執教鞭。
近期他接受媒體訪問時,公布任內成績單:從2018至2021年,累計還本3727億元,
加總今年9月8日已償還的1110億元,實質還債4837億元。

但,財政部哪來的錢還債?
細究稅收來源,發現台灣人很拚命賺錢、繳稅。

2021年總稅收達2兆8742億元,比預算目標數超徵逾4327億元,刷新有史以來的紀錄;
今年8月稅收1654億元,較去年同月增加24.9%,累計1至8月稅收2兆2608億元,
較去年同期增加3248億元、16.8%。

去年總稅收大進補,較上年增加46.4%,除新冠免辦暫繳之稅款回補因素外,
主因是上市櫃公司獲利大爆發;訂單滿手、出口業績成長,以及活絡的股市、民眾納稅。

稅收增加,你我都有貢獻。金額最大宗的營利事業所得稅6985億元,
較上年增加2214億元、46.4%;其次是綜合所得稅,稅收5256億元,
較上年增加210億元、4.2%;營業稅(含金融業營業稅),稅收4821億元,
較上年增加449億元、10.3%;還有以黑馬之姿竄出的證券交易稅,稅收2753億元,
較上年增加1246 億元、82.7%,得利於當日沖銷政策,股民大量投入股市。

2021股市活絡,證交稅超徵1553億元
而稅收超過預算數100%(稅收/預算數)的有證交稅(229.4%),
亦即超出原先預算的129.4%,以此類推。遺產稅(156.4%)、
贈與稅(137.8%)、 契稅(134.8%)、營所稅(114.5%)、
營業稅(112.2%)、土增稅(111.6%)、 關稅(109.7%)、
菸酒稅(108.3%)、綜所稅(108.0%)、房屋稅(103.9%)、
使用牌照稅(102.1%)、貨物稅(100.2%)。

其中,稅收比預算數高的,依序是證交稅多出1553億元、
營所稅多出 885億元、營業稅多出525億元、綜所稅多出391億元、
遺產稅119億元、土增稅114億元。

難怪財政部可於短短五年不到時間,還債4837億元。
償債是好事,但當民眾看到政府亂花錢時,不免心痛。

例如行政院突然於今年7月1日如火如荼執行「屏鵝公路種樹百里2.0計畫」,
而且急著要在明年春節前的元月,完成屏鵝公路(台26線)的電纜、
電線、電桿地下化,以及「百里種樹」工程。

總經費48.8億元,除地下化工程42億元外,有6.8億是「補植或換植喬、灌本」預算,
計畫在全線種3700株喬木、64萬株的灌木。最荒謬的是,選在暑假的第一天施工,
造成天天塞車,尤其是週休二日,堵車堵到民眾怨聲載道。

例如最新成立的數位發展部,明明編列的預算為57億元,最終卻擴充至217億元,
在野黨紛紛提出質詢。籌備小組趕緊回應,另外編列的160億餘元前瞻預算,
多是用於執行各部會移撥到數位部的計畫。

政府亂花錢事件不止於此。
還包括新竹市用11億3496萬元整修的新竹市立棒球場,7月22日開幕即負評不斷。

觀眾席的椅子、設施設計不良,刮傷球迷,連廁所門鎖都裝反了。甚至在二天內,
傳出四位選手受傷,中華職棒聯盟緊急宣布停賽。
堪稱創下中職史上的紀錄,被外界形容「開幕即閉幕」

納稅錢與其亂花,為何不還給老百姓?
9月18日下午,台東縣池上鄉發生芮氏規模6.8大地震,
當時桃園市最大震度才3級(震度分級共10級),
八德區剛完工的國民運動中心天花板突然像骨牌般、
瞬間崩落,大家落荒而逃,有一名民眾因此受傷。

對此,資深媒體人黃揚明在臉書上披露該工程的內幕,
直言「整個統包標案若以最終金額12億5536萬元推估,
至少約有9.9億元左右是花在八德國民運動中心」,引來外界討論。

不管是48億或是12億,都是納稅人的辛苦錢。
既然政府不能好好運用,為何不能還給老百姓?

其實,「還富於民」早有國家推行。最會發紅包的國家就是新加坡,
從2006開始多次還錢於民,包括2008、2011、2014年、2018年,
都曾發放金額不等的紅包。

2018年2月,新加坡基於2017年經濟成長率3.6%,創下三年來新高紀錄,
決定在農曆春節,發紅包給年滿21歲的新加坡人,最多300元星幣(相當新台幣6647.35元)。

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研究團隊,針對新加坡2011年發放盈餘帶來的效應進行調查,
發現政府每還給民眾1塊錢,會額外帶來0.8元的消費力。
這也奠定了將超徵稅收「還富於民」的學術理論基礎。

2018年2月,香港財政司長根據新加坡大學的研究,決定將稅收盈餘的110億港幣
(相當新台幣415億元)還給老百姓,只要年滿18歲、常居香港、持有身分證,
且沒有房地產、未領補貼及免繳薪俸稅(類似台灣的綜所稅)的人,
均可領到港幣4000元(相當新台幣1.5萬元)。

很多人不知道台灣的稅收表現優異。從2014年至2021年,除2020年政府因新冠疫情衝擊,
推「營所稅延緩繳交」紓困措施,導致短徵223億元外,其餘年度的稅收都超出預算。
扣掉223億後,累計八年來的總稅收,較預算的目標數超徵了1兆1035億元。

今年再接再勵,1至8月的稅收已達2兆2608億元,甚至比去年同期增加3248億元,
大有機會再刷新紀錄。稅收超出預算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政府不能看緊荷包、
將錢花在刀口上,尤其各種浪費預算的行徑頻傳,與其讓政府亂花,還不如學新加坡還錢於民。

遠見雜誌

原文連結:http://today.line.me/tw/v2/article/1DXqaNE?utm_source=lineshare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ly 的頭像
    Lily

    目標環遊世界的Lily部落格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