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李婉萍營養師】
有位來門診諮詢的胃病病人說到最近吃完飯後,胃酸倒流的情況變得比較頻繁。
「我已經改掉吃蛋糕配咖啡的習慣了,為什麼還會這樣?」
請她列出這陣子來每天的三餐後,終於揪出兇手—稀飯!
「我以為吃粥容易消化,對胃應該比較好……」
事實上,碳水化合物原本就容易刺激胃酸分泌,水分過多也是。
而當米飯變成粥,米粒更容易分解,對胃酸分泌的刺激性也就更強了。
有胃食道逆流、胃潰瘍等胃部功能不佳者,其他不宜的飲食方式還包括:
1.高澱粉的食物:像是吃麵包、碗粿、蘿蔔糕、地瓜等,如果再搭配酒、
咖啡、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飲品,那就會更不舒服了。
2.高糖份+油脂的組合:比方蔥油餅、燒餅油條,或是方塊酥、老婆餅、
綠豆糕、蛋捲等點心,都是結合了高量澱粉和油脂的食物,尤其容易引發胃酸大量分泌。
3.偏酸與含有酵素的水果:番茄、鳳梨、奇異果、柳丁、橘子、草莓、
蔓越莓等水果,易刺激胃酸分泌,別在空腹時吃。
4.不可犧牲掉任何一餐:即使是少少吃都比完全不吃來得好。
建議一餐之中最好先吃蛋白質食物,幫助胃酸適當分泌來消化蛋白質,
接著再吃大量鹼性的蔬菜中和,並可搭配高麗菜、秋葵等能夠保護胃黏膜的食物,
至於容易使胃酸大量分泌的澱粉則最後再吃。
而南瓜和地瓜等「澱粉類蔬菜」,平日正餐可吃,
一旦胃部疼痛或有不適時同樣不宜食用。
作者介紹:李婉萍營養師,現職榮新診所營養諮詢組副組長,經歷: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
亞培營養諮詢專業營養師,認證:中華民國營養師證書、功能醫學研討會認證。
著有《洗腎飲食全書》一書。
本文獲 李婉萍營養師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胃部不適,吃粥好消化?
4種胃病不宜的飲食方式,原來是這些。若想獲取更多專業知識可至
「李婉萍的營養天地」臉書粉專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