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44865961622.jpg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
香甜可口的蜂蜜不管是加入茶飲中做成蜂蜜紅茶,又或製作甜點、
配上優格、水果都百搭,是民眾熱愛的調味糖之一。

不過,雖然蜂蜜甜蜜好入口,可別認為是糖分就小看其營養成分,適量食用不僅可預防感冒,
更有研究指出可以降低脂肪肝風險!

每周吃2到6次蜂蜜,降低14%非酒精性脂肪肝風險!

重症醫學專科醫師黃軒於社群分享了一篇發表於《英國營養學期刊》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的研究,
針對沒有大量飲酒與其他肝臟疾病的20~90歲民眾共21979位,進行腹部超音波診斷。

研究結果發現,每周吃2~6次蜂蜜可降低14%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風險!

該研究認為,這個現象在生物學上是合理的,由於蜂蜜富含酚酸(phenolic acid)、
類黃酮和苯酚,已有其他研究證實,這些物質可以減輕非酒精性脂肪肝;
其次,
人體中有一個蛋白質受體(TLR4)會參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展,而有研究證實,
蜂蜜可抑制該受體;此外,蜂蜜還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與抗氧化物質,可能也對此有幫助。 

蜂蜜對感冒有奇效,搭飲品、水果、堅果都行!

由蜂蜜的熱量比砂糖低,營養價值也比砂糖豐富,成為不少嗜甜民眾砂糖的替代品。
日本營養師相羽舞指出,由於蜂蜜的甜度比砂糖強,若要感受到同樣的甜蜜程度,
需要的量比砂糖少,因此能起到抑制熱量的效果,並且和砂糖相比較能緩和飯後血糖的上升;
而蜂蜜富含鉀,可透過調節細胞的滲透壓來維持體液PH值的平衡。

不過,營養師蘇慈閔曾受訪指出,由於蜂蜜仍含有糖份,雖不像砂糖、
果糖那般高,但
糖尿病患喝多了仍會出現血糖問題

營養師呂孟凡也曾為文指出,雖然蜂蜜屬於低GI食材,
糖尿病患也確實可用「低劑量」蜂蜜取代蔗糖使用,
但不代表蜂蜜不會讓血糖上升,攝取蜂蜜應適量即可,
或與醫師、營養師討論。

一篇由日本營養師岡田明子監修的文章則指出,蜂蜜所富含的多酚,
有防止肌膚老化的抗氧化作用。

此外,一般而言,可期待攝取蜂蜜能消除疲勞,並由於蜂蜜含有維生素B群及葡萄糖酸等營養素,
能起到預防感冒及殺菌作用的效果,可食用蜂蜜緩和口內炎和喉嚨痛。

至於蜂蜜的攝取方式也相當簡單,可將其加入紅茶、咖啡、優格食用。
日本營養師由佳里(暫譯)的文章則建議,可將蜂蜜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奇異果,
提升對感冒的抵抗力;也可使用蜂蜜醃漬杏仁果(扁桃仁)、腰果等堅果,
就能好美味地攝取堅果豐富的營養。不過,由於堅果類的脂質較多,要小心別吃過量囉。 

3招辨別蜂蜜真假劣質與否,保存3要訣別再放冰箱

市面上的蜂蜜眾多,但真假蜂蜜的消息也時有所聞,該怎麼挑選才能買到真正有營養價值的蜂蜜呢?
除了購買
有「國產蜂產品證明標章」的蜂蜜外,太平區農會也表示,為了避免民眾買到劣質假蜜,
可透過以下方式簡易辨別蜂蜜真假:

1.將蜂蜜滴到試紙或衛生紙上,凝結成形的是真品,
  快速化開的是假蜜(有加入其他糖或水分)。
2.手指放在透明瓶後方,真蜜將看不到五指。
3.可將蜂蜜兌水4~6份稀釋並靜置一天觀察,若有沉澱物者為假蜜。

通常一大罐蜂蜜無法在短時間內食用完畢,若要盡可能地保留營養與風味,
農委會指出,最重要的原則便是
常溫、避光、密封

由於蜂蜜能抑制微生物生長,吃不完的蜂蜜只要常溫保存(最佳溫度為18~25度),
並密封妥當,2年內不會變質。

若存放冰箱,反而容易讓蜂蜜在低溫結晶,造成取用不易;而若放在溫度高於30度的環境
又或受陽光直射,則可能
使蜂蜜產生「梅納反應」,造成變質並降低營養價值。

新聞中心  蔡經謙

原文連結:http://www.edh.tw/article/29846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ly 的頭像
    Lily

    目標環遊世界的Lily部落格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