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24637375404.jpg

【早安健康/吳文哲報導】
痔瘡到底多常見?根據統計,韓國每年約有60萬人會因為痔瘡感到困擾,
成大醫院更認為國人罹患痔瘡機率高達86%,其中尤其是年長者,
因為肛門內側肌肉開始鬆弛,罹患的機率也會提升。

不過除了年紀外,生活習慣也會導致痔瘡發生的機率增加,韓國中醫師鄭世延(정세연,音譯)更指出,
如果不想得痔瘡,這五大「如廁壞習慣」最好避免!

如廁壞習慣一:忍便意

尤其是在周圍沒有廁所時,忍住便意是人之常情,而忍住一小段時間後,便意也會自己消失。
所謂便意,其實是橫結腸蠕動時發出的信號,如果無視這個訊號,蠕動也會趨緩。

雖然難免會有無法馬上找到廁所的時候,但同時也會導致排泄物在大腸停留的時間增加、
水分持續流失,最後會變得硬梆梆。硬掉的排泄物,會刺激直腸與肛門,甚至會導致感覺遲鈍,
甚至導致便秘發生。(編輯推薦:痔瘡容易盯上誰?這5個症狀沒想到都是痔瘡作祟!) 

如廁壞習慣二:過度用力

尤其是已經患有便秘的民眾,為了讓排泄物更容易排出,或是在趕時間的情況下,
想要快點解決,這些情況都可能讓人在上廁所時過度用力。

對於飲食習慣較健康的民眾而言,由於排泄物通常比較濕潤,所以影響較小,
但若是排泄物本身就已經比較硬的話,過度用力就容易導致腸胃粘膜撕裂,甚至引發「痔裂」。

除了不容易痊癒,「痔裂」也容易復發,因此在排便時最好注意調節力量。
此外,過度用力也會導致血壓上升,因此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民眾,一定要特別注意。

如廁壞習慣三:抽煙

香煙中含有具麻醉效果的成分,能夠有助放鬆括約肌,因此有人會認為抽菸有助排便,
不過同時香菸也會導致肛門內的分泌腺體發炎,甚至導致周圍肌肉出現傷口,不只會化膿,
甚至會發出惡臭,俗稱「痔漏」。

除了不好醫治,如果放置不管,甚至會導致越來越多傷口出現。

如廁壞習慣四:看書或滑手機 

由於有東西可以看,當如廁同時做別的事,也會導致坐在便器上的時間拉長。
隨著時間越來越長,腹部的壓力也會跟著上升,連帶讓肛門的壓力增加,引發痔瘡的機率也會跟著上升。

雖然每個人上廁所的時間不同,但最好是在5~10分鐘內解決。
(編輯推薦:50歲後一半的人有痔瘡!專心排便等4招有效預防

如廁壞習慣五:錯誤的排便姿勢

由於上半身與大腿呈90度的坐姿,剛好會讓恥骨直腸肌勾住肛門管,阻礙排泄物排出,
因此一般馬桶的坐姿,反而會讓人體為了讓順利排便,過度用力。

因此,在排便時可以準備一個小板凳,雙腳踩在上面,並將上半身前傾,
讓大腿與上半身的角度呈現約35度。

透過這樣的姿勢,排泄的管道會更加通暢,也能減少便秘發生的機率。

新聞中心吳文哲

原文連結:http://www.edh.tw/article/27289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ly 的頭像
    Lily

    目標環遊世界的Lily部落格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