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隨著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行動者來到北極巴倫支海進行抗議,
反對挪威政府與挪威國家石油公司 Statoil 計畫在新的北極海域開採石油。

這其中 Joanna Sustento 的身分顯得最為突出,她代表極端氣候下的倖存者,
前往離家九千多公里遠的北國,參與「公眾VS.北極石油」行動。

1613303330068.jpg

發生在北極的事,不會只停留在北極,這句話 Joanna 有著比任何人都更深層的體會,那是切身之痛。

「很難接受挪威政府要在北極海域開採新的石油,這麼做會將全世界眾多家庭推至險境。
我在北極看到領導者不負責任的作為,因此我要敘說氣候變遷下,自己親身遭遇的人為苦果,
並呼籲挪威政府停止這種危險的石油開採行徑。」Joanna 說。

這一切從四年前說起……

「我活了下來,卻與所愛的家人天人永隔」
「強烈颱風」是什麼面貌,身處臺灣的每個人都不陌生。
2013 這一年,打破全球有紀錄以來最強的熱帶氣旋:
海燕颱風(Typhoon Haiyan)
在 11 月 8 日最強盛之際,登陸菲律賓中部。

狂風和降雨帶來翻天覆地的損傷,讓「海燕 Haiyan」遭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永久除名。
「除去名字」立意良好,為的是除去人類不好印象,但是捫心自問,
這麼做便能抹去倖存者心理的巨大悲傷和慘痛代價?

1613303352424.jpg

Joanna Sustento 正是這場風災的倖存者,她曾有個幸福完整的家庭,
卻在海燕颱風來到後嘎然而止。

海燕颱風腳步來到的前一天,母親照慣例一早便在廚房料理早餐,隨著披頭四的歌曲,
踏著輕快步伐,輕輕擺動身軀。看見 Joanna 步入廚房時,母親給了她甜蜜的微笑並親喚她「寶貝早安!」
即使這讓 Joanna 感到難為情;「畢竟我 22 歲了,不過在母親的眼裡,我永遠是她的寶貝。」她回憶道。

「兩天後,我從一陣詭異的狗嚎聲中醒來。這個嚎叫聲最終停了下來,瞬間我像被吸入真空,被靜默包圍。
我站起身來,天色陰沉又寒冷。餐桌上沒有早餐了。
不再有父親、母親,也不再有哥哥和嫂嫂,也沒有 Tarin(Joanna 的姪子)。」

當風雨逐漸停歇、浪潮逐漸和緩,暴風圈逐漸遠離陸地,每個人都以為這場風暴已經結束。
然而事實是,心中的風暴才正從背後現身。

1613303370387.jpg

最高風速達每小時 315 公里的強風豪雨,奪走超過 6,000 人的生命、將近 2,000 人下落不明。
沒有一棵樹木挺過這次的風暴,曾經熟悉的綠意家園殘破不堪,取而代之是一片灰沉死寂。

這座城市充斥著死亡的潮濕氣息,人與動物的屍體遍佈,僥倖存活的人們像是殭屍一般,
在滿目瘡痍的街道上失去目標似地游移。
Joanna 的幸福家庭也隨大水給沖走,她失去了絕大部分的家人,失去了她心中最穩固的堡壘「家」。

1613303388333.jpg

停留在 Joanna 心中的超級風暴
人們總是說:「時間會治療一切」,對 Joanna 來講,宛如天方夜譚。
真實生活裡不能再與所愛的家人同在,世界已崩塌。

遭到除名的海燕颱風遠離的三年後,即便 Joanna 告訴自己「該往前走了」,
心中仍猶似存著黑洞,復元之路毫無進展。

她發現自己有巨大罪惡感,無法忘記父親在被捲入海燕帶來的大浪裡,最後掙扎的身影。
夜裡,想起落入滾滾洪水的母親,身為她唯一的女兒卻無法將她救起,便自責到無法成眠。
她甚至咎責自己曾答應她哥哥嫂嫂的諾言:找回他們的兒子 Tarin 卻無法實現而感到心碎。

年復一年,倖存的氣候難民 Joanna 試圖拋開或隱藏悲傷情緒,讓生活回到軌道,
然而,超級颱風曾帶來兇猛的風、殘酷的浪、惡毒的雨從未離開,仍在內心裡翻攪肆虐。

1613303428320.jpg

「我問自己,為什麼是我的家人?為什麼是我?我做錯了什麼得遭受這些?」
Joanna 揮之不去這些疑問,卻也明白問題只能靠自己找出答案。

「傷痛很難遺忘,但你仍必須處理存活下來後得面臨到的所有問題,還有悲傷、痛苦、
令人遺憾等眾多情緒。無論有無作為,現實都逼得你去直視它,無從閃避。」

啟程了,因為「愛」是唯一解答
隔年 2014 年,Joanna 的家鄉又遭遇另一個超級颱風的侵襲。

「我無法言述當我在家鄉『等候』這個颱風又將帶來什麼樣的災害時,那時的心情是多麼疲憊又無助。
接著,
我思考,我能做的難道只是等候另一個超級颱風到來嗎?

我們能做的僅是去記錄風災後的死傷和失蹤人數,並屢屢等候國外的援助、災後重建嗎?我受夠了等候!」

不願見到自己的世界因為極端氣候而再度崩裂,也不忍其他家庭的孩子得經歷和她一樣失去家人的痛苦,
Joanna 深感大難不死的自己,該做的不應僅是適應和忍受,而是積極改變才是!


Joanna在「極地曙光號」上,寫給已故親人的一封信

「想到如果各國政府都像挪威政府,同意開採更多的石油,
那麼超級颱風就會變成氣候常態這點,便令我感到害怕。

我無法阻止颱風年年侵襲我的家鄉,但挪威政府卻能在遏制這些風暴的嚴重性和發生頻率上,扮演關鍵角色。
為了全球氣候,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採取和平行動,向政府施壓,要求其負起責任。」Joanna 說。

封鎖鑽油大門,阻斷南海到北極的氣候漣漪效應
Joanna 的故事,只是全球超過 1,400 萬氣候難民的縮影。
氣候變遷不是科學與氣象上的數字變化,實際牽動的是眾多人類與動物的飲水、食物、生存權益正面臨威脅。

氣候變遷無國界、無邊界,極端氣候不斷打破人類對於大自然力量的想像與承受的程度。
2015 年在各國領導者的磋商協議下,簽訂《巴黎氣候協議》這項重大國際條文,
但是
大自然不會同您我談判、商量,極端氣候這位不速之客已不斷叩門
氣候難民首先發難於地理條件相對脆弱敏感的地區:海島、低海拔與極地地區。沒有太多時間紙上談兵。

採取行動,要求造成氣候變遷的大污染者——化石燃料公司與政府為已發生的悲劇負責,
檢查他們的良心,是這個時代必須且急迫的行動

1613303493689.jpg

                                                                      1608985669460.jpg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原文連結:http://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5883/%E5%80%96%E5%AD%98%E8%80%85%E7%9A%84%E4%BD%BF%E5%91%BD%EF%BC%9A%E9%98%BB%E6%AD%A2%E6%94%BF%E5%BA%9C%E5%9C%A8%E6%96%B0%E7%9A%84%E5%8C%97%E6%A5%B5%E6%B5%B7%E5%9F%9F%E9%96%8B%E6%8E%A1%E7%9F%B3%E6%B2%B9/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ly 的頭像
    Lily

    目標環遊世界的Lily部落格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